新聞中心

走進中南海的神秘企業

發布日期:2024-04-01 點擊:374

最近,李強總理在北京主持召開平臺企業座談會,邀請了14家企業。家神秘企業,走進了高層的視線。其中9家是大廠,即使我不點名,想必諸位都能倒背如流。至于其它的5家——海智在線、徐工漢云、歐冶云商、航天云網、卡奧斯,估計一般人就會有那么點陌生感了,更不知道它們是做什么的?

能與大廠平起平坐,還被請進中南海,便說明沒那么簡單。它們到底如何重要?它們的發展,又對國家有怎樣的影響?這五家企業,有一個共同的名字——產業互聯網平臺。

馬化騰說過:互聯網的上半場是消費互聯網,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。消費互聯網,顧名思義,是直接面向廣大網友、為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需求和服務的。現在大家熟知的那些大廠,基本是做消費互聯網起家的。對于現代人來說,可以少吃一頓飯,少喝一口水,但不能容忍斷網一分一秒。如果說消費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,那產業互聯網則改變了我們的生產方式。

作為數字產業化的重要一環,產業互聯網通過互聯互通的方式,能夠對各個垂直產業的產業鏈和內部的價值鏈進行重塑和改造,用包括數字化和智能化在內的新的生產力,最終改造商業社會。

產業互聯網,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。

產業互聯網近年被國家愈發重視,也得到多項政策支持。三年前,發改委與網信辦就明確提出“構建多層聯動的產業互聯網平臺”;“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”中也強調了“持續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”;去年,工信部在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工作計劃中提到要“鼓勵大型企業打造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數字化平臺,開展數字化服務”。

今年6月27日,胡潤研究院發布《2023胡潤中國產業互聯網30強》,列出了各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產業互聯網企業。胡潤把產業互聯網分為制造類、管理類與交易類三個類別。

這三類可以涵蓋一個企業從原料采購,到生產制造,再到業務管理,最后把產品銷售出去的全部流程。制造平臺賦能企業的生產、制造環節,數字業務管理系統則為企業的運營與治理提供了發力點,交易類平臺落在最終端的銷售環節,但同時也鏈接了生產最開始——采購原材料的環節。這就像圓形的跑道一樣,實際上是一個起點—終點—起點,相互咬合與促進的過程。

這次上了邀請函的“召見”的卡奧斯、航天云網、徐工漢云、歐冶云商,也都進入了胡潤的榜單。下面我就分別講講它們有多牛。

【卡奧斯COSMOPlat】

卡奧斯是一家民族品牌“海爾”孵化出來的本土公司。2017年4月“卡奧斯”創立于山東青島,2018年主導制定ISO國際標準,2019年主導制定IEC國際標準,2020年榮獲中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,2021年被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評為“中國數字經濟產業示范樣本”,2022年被科技部評為“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”。

截至目前,全球累計發布132座燈塔工廠,位于中國的有50座。其中,卡奧斯COSMOPlat賦能7座,并成功點亮空調、冰箱、洗衣機、熱水器及智能控制器等細分行業首座燈塔工廠,成為中國賦能燈塔工廠最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。別看“卡奧斯”的靠山是家電巨頭海爾集團,卻早已超越了家電行業。“卡奧斯”強大的跨界復制能力,已經孕育出化工、能源、電子、汽車制造等15個行業生態。

卡奧斯COSMOPlat與奇瑞集團共建行業首個大規模定制工業互聯網平臺——海行云。在“海行云”的賦能下,奇瑞智聯超級工廠實現用戶全流程參與汽車智能推薦、定制下單到柔性組裝、直連交付,生產效率提升10%,預計年產值達380億元。

【航天云網INDICS】

航天云網的“爸爸”是央企“中國航天科工集團”,后者被《人民日報》認定為“中國第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”。航天云網總經理柴旭東曾說過,”首先,多品種、小批量是航天科工生產裝備產品的典型特征,因此,對智能制造、柔性制造有先天需求;第二,航天本身是一個工業體系,航天產品高端復雜產品的制造是大協作、大配套,會涉及上千家企業;第三,航天工業要打造開放的工業體系,要更好的軍民融合,更優的開展專業能力的布局。”

2021年3月,航天云網公司成功完成新一輪融資,募集資金共計26.32億元,創國內工業互聯網領域單筆融資額最高紀錄。本輪融資由工銀投資、招商局資本、深創投等機構領投,成功引入17家投資機構。截至2022年5月,航天云網公司累計獲得專利授權200項、軟件著作權805項、有效發明專利65項;參與制定國家標準28項;取得各類關鍵行業資質75項。全級次培育形成1家國家級“專精特新”小巨人企業、2家省級“專精特新”小巨人企業和3家省級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。

【徐工漢云】

“徐工漢云”出自世界500強企業“徐工集團”,擁有明顯的鋼鐵機械基因。徐工漢云踐行人才強企戰略,合作院士2人,員工500余人,其中博士、碩士研究生占比超40%,在北京、上海、南京、天津、蘇州、杭州、重慶、深圳、佛山、徐州等地設立研發中心和分支機構。目前公司已積累工業互聯網發明專利、軟件著作權、軟件產品證書300余項,主導參與了工業互聯網近10項國家級標準制定,主導6個國家級重大項目建設,獲得省部級、行業級的重磅獎項近150項。

2022年,徐工漢云成功入選Gartner《Magic Quadrant: Enterprise Industrial IoT Platform,2022》,充分展示出中國工業互聯網品牌的創新勢能。

2023年,徐工漢云順利通過全球軟件領域CMMI五級(CMMI5)認證,并榮獲CMMI5級評估證書,標志著徐工漢云在軟件能力成熟度、軟件研發能力、服務交付及項目管理等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,全面領跑行業。

【歐冶云商】

歐冶云商在寶武鋼鐵集團的全力支持下,發展成了中國最大最專業的鋼鐵生態服務平臺,被譽為“鋼鐵行業的阿里巴巴”。歐冶云商其實上過熱搜。“人均創收超1億”的噱頭,讓很多網友開始關注歐冶云商。2022年11月,歐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向證監會提交了創業板上市招股說明書。根據招股書,有人算出,2021年歐冶云商人均創收11209.62萬元。

看到這里,估計大家都能理解國務院的良苦用心。在“數實融合”的當下,產業互聯網平臺的重要性已經不亞于消費互聯網平臺。工業互聯網已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共同選擇,美國、德國、日本分別成立工業互聯網聯盟、工業4.0委員會、工業價值鏈促進會,并分別提出先進制造業領導戰略、工業4.0戰略、互聯工業戰略。自2018年以來,工業互聯網已連續六年寫入工作報告,可見國家層面對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視程度。這次座談會的目的就是要要賦能實體經濟發展,通過優化發展消費互聯網平臺進一步激發內需潛力,通過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有效帶動中小企業聯動創新。

挑戰亦有之。

雖然政府部門、金融機構、科技巨頭都力挺工業互聯網,但很多中小企業主卻感覺用不上、用不起、用不好平臺服務。自媒體“5G產業時代”在全國調研時,發現了一些耐人尋味的現象:

一家營收超過百億的傳統企業,自動化已經走在前列,但談及工業互聯網,其相關負責人卻坦言并未過多了解;一家營收2億元的機械設備廠商,聲稱已經在信息化上做了很多事情,甚至自主研發了MES系統,還準備賣給同行。一些原本研究工業互聯網的從業者,在碰過壁、吃過虧之后,轉而唱衰或者變得悲觀。

比起可以看得見的自動化改造,看不見的工業互聯網多少有些縹緲。國內很多公司,都是家族企業,其創始人和管理層不一定能理解工業互聯網的復雜邏輯。“土老板們”喜歡隨大流,不想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。每當科技巨頭上門兜售互聯網平臺服務時,他們就會發出質疑, “同行都沒搞,我們為什么要上” ,“我們是小門小戶,沒有試錯的成本”、“你們這個平臺設計得太復雜了,我們的員工根本看不懂”……就算邁出了這一步,也會遇到下一個問題——“投入和產出嚴重不成正比”。

中國制造業基本靠代工起家,在“微笑曲線”中處于最底端,活最臟最累,利潤卻很薄,這些年,原材料價格上漲、人力成本飆升、供應鏈經常出現故障,讓制造業的這一困境更為凸顯。

大部分企業主恨不得停產關門,根本沒有多余的資金用于數字化改造,一個上千元的網關都覺得貴,更別說動輒百萬、千萬的信息化系統。

而且,現在打著“工業互聯網平臺”旗號出來忽悠人的騙子也不少。很多公司買了各種各樣的系統,招了一幫人,可能今年用這個,明年覺得不合適又換一個,從A品牌換到B品牌再換到C品牌,最后發現幾個平臺都不好用。
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著名通信專家鄔賀銓表示,往往很多企業買了一些軟件、買了一些東西,后來發現沒什么效果,因此就打退堂鼓了,這實際上不可能發揮工業互聯網的效率。而那些選對了靠譜平臺的企業主,就高枕無憂了嗎?

壞消息是,如果企業中層和基層員工沒有認真學習平臺使用方法,照樣是死路一條。

美的集團總裁方洪波說過:數字化不是某一個部門的事,也不是某一個人的事,它是牽一發而動全身,是企業每一個業務單元,每一個人都要參與,這樣美的未來才能真正意義上完全靠數據來驅動。既然是全體員工參與的行為,其中牽扯的問題就更為復雜,實際上,在工業互聯網的推進過程中,人的問題確實很棘手。有些企業的技術人員總有一種莫名的焦慮,害怕被工業互聯網平臺搶走了自己的飯碗,就暗中使絆子。

另外,個別企業存在一些灰色利益鏈,不上系統時,可以進行“黑箱操作”,因為數字化就意味著透明化,在某種程度上是觸犯了部分人的利益,所以即便上了系統,也會去老板那里“告黑狀”。

不過相信,青山遮不住,畢竟東流去。而且這幾家看似“小透明”的平臺企業互聯網平臺,參與這場重磅的座談會,信號已再清晰不過。很多東西,需要時間,也需要一個過程。就像過去我們能克服千難萬險,以西方人不可思議的速度建立全球最龐大的工業體系。

不要質疑國家的決心,更不要質疑企業的信心。